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     丨    ah.zqcn.com.cn    订阅热线:0551-62651616    投稿邮箱:zqwzw@163.com
首页  >  园区直播 >   正文

孙学龙:发挥优势,六安市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发布时间:2024-03-13 20:58:17    

两会专稿

 
发挥优势,六安市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副市长 孙学龙
 
本报记者 鹿娟 彭学英/吴明 张骅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六安市如何发挥自身绿色生态优势,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就这一话题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采访。
 
  孙学龙介绍,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区,境内青山绿水环绕,生态环境优越。全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6.98%,森林覆盖率45.51%,其中西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六安市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始终位于安徽省前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常年为3.5,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六大水库积蓄70亿m3优质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以上,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孙学龙说,六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孕育出110多种优质农特产品和1866种中药材,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名茶之都、中药宝库、丝绸之府等美誉,其中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等享誉全国。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产业平台
 
  “任何发展,规划是前提。”孙学龙说,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六安市规划先行,制定出台了《六安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一年强基础、两年大推进、三年促提升”的发展目标,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推进建设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的骨干龙头企业,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高水平谋划和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孙学龙认为,绿色产业发展,平台是抓手。对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优化提升农业产业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田间仓储、晒场、管理棚室等配套设施,集中资源、集聚要素,聚力打造集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流通运销、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
 
  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入驻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余家,实现综合产值326.5亿元;建成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入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3家,实现加工产值309亿元。
 
  扩大种养规模,做优产品品牌
 
  近年来,六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园子”。
 
  孙学龙说,瞄准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配置,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在生产优势区域建设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由“小、弱、散”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群化方向转型升级。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50.3万亩、茶园面积发展至79.7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8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鹅饲养量1544万只、麻黄鸡饲养量7605万只,基地面积、产量和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千亩连片、万亩集聚高效种养基地283个,规模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再好的产品没有知名品牌,就不会获得高附加值。”孙学龙说,为了做优产品品牌,六安市积极组织开展“两品一标”认证认定工作,2023年全市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有效认证总数达959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7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5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累计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67件,总量全省第1。加大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区域公共品牌监管力度,面向长三角区域定期举办名优农产品品牌推介会,参加杭州茶博会、上海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五五购物节?六安周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据了解,六安市已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39个,2023年面向长三角农产品销售额585.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17.67%。六安已日益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供应基地。
 
  做强加工转化,推广绿色生产
 
  “以前,六安市很多优质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就直接销往市场,获得的是最小的利益。”孙学龙说,为此,六安市坚持“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按照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状况进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和重点帮扶,推动企业小升规、小升高和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本土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鼓励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挥产业规模优势。
 
  目前,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0家。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积极开发皖西白鹅汤、石斛饮品、调味虾、鹅肥肝、老班长红烧等预制产品,在舒城县、霍山县、金安区选址启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全市预制菜生产企业达126家,2023年产值达到88.1亿元,预制菜产品畅销长三角市场。持续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力度,相继引进三全食品、鑫缘茧丝绸等“头部企业”20家,2023年新落户亿元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30个,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孙学龙认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关键要从源头把关,通过绿色生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粒粮食,每一片肉都是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为了对农业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六安市全面推行低碳高效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减量增效农业生产技术。
 
  据记者了解,目前,六安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41%,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动态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8年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56%以上。扎实开展本地农产品质量产地监测检验工作,强化全程质量溯源管理和安全监管,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