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     丨    ah.zqcn.com.cn    订阅热线:0551-62651616    投稿邮箱:zqwzw@163.com
首页  >  园区直播 >   正文

合肥高新区助力“中国IC之都”建设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发布时间:2017-03-14 16:18:26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吴明 张骅


  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合肥创新正式进入国家序列。而作为科学中心七大支撑平台之一的合肥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UMEC),却为合肥高新区承接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提供了畅行通道。合肥高新区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平台的建设启动,对于合肥高新区而言,无疑将为打造“中国IC之都”贡献绵薄之力。

产业链完善、关联产业基础雄厚
  合肥高新区自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跻身第7位,培育形成了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先后获批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侨梦苑暨侨商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各种政策资源叠加。
  合肥高新区负责微电子产业招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高新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首位产业,截至目前已集聚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设计类企业主要有中电科38所、联发科、杰发科、北京君正、台湾群联、美国敦泰、灿芯半导体、世芯电子、深圳芯海电子、安谱隆半导体等;制造类企业主要有富芯微电子等;封装测试企业主要有杭州矽力杰等;材料和设备企业主要有芯碁微装等;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合肥集成电路设计验证分析公共服务平台(ICC)等,获批建设安徽省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业链完善,关联产业智能家电等基础雄厚。
  合肥市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产业环境良好,政策体系完备。在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2016年完成产值783.1亿元,同比增速达47.6%。

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迅猛发展
  成立于2013年12月,前身是2010年4月成立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现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半导体公司排名第11名)子公司,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在深圳设立研发和市场中心。杰发科专注从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目前在国内车载导航芯片后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萧培君表示,今年1月18日,腾讯旗下上市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以38。75亿元价格收购杰发科技100%股权,目前并购正在进行中。腾讯的全资收购说明了杰发科技的发展潜质,但如果有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所形成的创新科研氛围,加上技术力量的实际支持,企业将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合肥兆芯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为台湾群联电子有限公司(台湾地区设计企业排名前十)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800万美元,主要从事企业与军工级存储产品及固态硬盘芯片的设计和研发。来自台湾的总经理王智麟说,如果可能他们也可以参与到科研中来,企业可以作为科研人员的实践平台,让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合肥矽迈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4.5亿元人民币,由合肥市产业引导基金和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矽迈微电子致力于成为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先进封装的科技公司,拟在高新区投资建设先进半导体特种工艺和高密度技术封装测试工厂项目。项目一期目前正在建设中。
  该公司总经理谭小春快人快语,他说,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是微电子企业的福音,它的建成和营运,必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行业科技精英,对提升这一行业的科技水平,营造世界创新科研中心大有益处。
  在采访中,位于合肥高新区内的安谱隆半导体(合肥)有限公司和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这两家微电子企业都深有同感,他们认为,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的建设必将给合肥市整个微电子产业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产业和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全区近两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成绩显着,但也清醒地认识到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的设计服务类企业体量偏小、创新和技术水平与先发地区尚有差距、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亟待完善等问题。承接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建设正是破解这些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上述负责人认为,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当前正处于奋力爬坡,推进产业创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UMEC的建设必将提升合肥市和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加速中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有利于一批项目的孵化和成长,为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在技术创新上,积极组织园区集成电路企业参与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的建设,参与到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中去,通过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在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掌握一批先导性、爆发性的技术,提升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的技术水平,争取在技术水平上跨入全国前列。